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5:50 点击次数:192
在战争年代,前线的部队常常肩负着生死存亡的重任,而随行的家属也经常不得不一起参与行军转移。对于部队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,因此家属通常会被安置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后方。那时,家属的集体迁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,尤其是对于年迈体弱、孕妇和孩子等特殊群体,常常让前线的指战员格外担忧,生怕在转移过程中遭遇敌军的突然袭击。
1947年,战局变化,上级决定将西北野战兵团和地方部队统一指挥,彭老总亲自挂帅。警一旅的家属,约有一百余人,率先由旅后勤部长徐清带领撤退至晋绥地区。晋绥地区在抗战时期便是贺老总领导的根据地,这里敌人的正规武装并不多,也不是敌军重点进攻的目标。当时敌军的主力集中在陕北,十几万大军正准备对那一带发起猛烈进攻。为了减轻战斗负担,家属们必须迅速转移。对于没有妻儿的指挥员,他们的心中或许没有太多牵挂,但有了妻儿的指挥员,每时每刻都挂念着他们是否安全到达指定地点,是否成功避开了敌人的追击。
部队与家属失去联系后,前线指挥员的心情无疑更加沉重。一边忙于打击敌人,一边还得时刻挂念着家人的安危。警一旅旅长高锦纯几乎每天都盯着从徐清那里传来的电报,俯身在地图上仔细核对每一条消息,甚至用红线勾画出家属队的行进路线。根据电报中透露的消息和家属队的速度,他大概可以推测他们的情况。没想到,敌人截获了这些电报,误以为是我军主力的通讯,随即派兵尾随追击。高锦纯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,他紧张地对副旅长刘懋功说:“不好了!家属队恐怕凶多吉少。”刘懋功尝试安慰他,或许只是电报出了问题,或者是其他的误会,并不需要过于担心。然而,内心深处,他同样充满了紧张,因为他的妻子和孩子也正处在这场危险之中。
展开剩余53%就在他们焦急等待着时,贺老总从晋绥发来电报,确认家属队已经安全抵达。这一消息如同一颗定心丸,指战员们的心情瞬间轻松下来,大家可以更加专心地与敌人激烈交战,再也不必分心惦记后方的安全。
然而,家属队在转移途中虽然幸免于敌人追击,但却也遭遇了不少意外。虽然没有敌军的威胁,但却发生了一些悲痛的事故。高锦纯的孩子,不满一岁,在行军过程中被安置在骡子背上的大筐里。由于天气炎热,孩子被捂得太紧,结果不幸窒息身亡。由于前线战事紧张,家属们没有及时将这一消息告知他,直到很久以后,他才得知这一噩耗,内心的懊悔和愧疚无以言表。副旅长刘懋功得知此事后,本想去安慰旅长,却被告知了一个更加让人心碎的消息:“你的女儿也没了。”原来,刘懋功的女儿在家属队出发前也因意外去世。
那天,旅副政委的警卫员去山上打野鸡改善生活,孩子们在一旁看热闹。刘懋功年仅两岁的女儿被一个勤务员抱着,没想到在打枪的过程中,子弹击中石头发生了弹跳,正好打中了她的肚子,致命的伤害让小生命瞬间消逝。刘懋功的妻子深受打击,但她为了不影响丈夫的情绪,选择隐瞒了这一悲痛的事实,不愿让丈夫分心。更让人伤感的是,刘懋功的女儿去世的时间其实比高锦纯的儿子还要早。高锦纯可能早就知道了这一消息,但他没有告诉刘懋功,而是自己默默承受着。
对于这对夫妻来说,失去孩子的痛苦,几十年来一直伴随在他们身边。每当回忆起这些往事,眼中依然会泛起泪光。战争不仅带走了战场上的无数生命,后方的无数家庭也在这场无情的战争中失去了至亲,无法与他们心爱的人团聚的悲剧不断上演。那些为革命事业奉献生命的人们,他们的牺牲为今天的和平铺平了道路,我们理应铭记他们的付出。
发布于:天津市